很多人咨询借款利息问题时都会说“5厘”,这个表述背后却藏着最常见的误区——厘本身没有单位。银行每厘利息是月利率0.1%,而民间借贷的利率表述常会混淆月利率和年利率。如果这笔借款约定年利率5%(即年利率0.5厘),毫无疑问合法;如果是月利率5厘(年化60%),那直接是无效条款。
根据最高人民法院规定(《民间借贷司法解释》第25条),当前一年期LPR(贷款市场报价利率)为3.45%,四倍计算是13.8%左右。这意味着:
2024年现行司法实践中,如果约定年利息5%,不仅合法还能全额主张,而约定月利息5厘的借款,出借人连本金都可能要不回来。
王姐借给闺蜜30万口头约定“一分利息”,结果到期后对方矢口否认利息条款。法院审理时只能支持返还本金,利息主张因无书面证明全部驳回。
解决方式:必须签订书面合同,哪怕手工抄写条款也可以作为佐证。
某小额贷款公司收取“平台服务费3%+利息1.5%”,同时要求借款人签署空白合同。这种将利息拆分交易环节的方式,司法实践中均会合并计算为实际利率。
李叔借了20万写成30万借条,说是“利息预扣”合法。但根据《民法典》第670条,预先扣除的利息不能计入本金,实际借款金额应以交付为准,这种“一阳指”手段已多次被法院打脸。
老张通过微信转账20万借款,备注写“同学情谊”。当债务人拖欠不还时,这笔转账可能被对方解释为礼金或还款。建议:转账附言要明确“借款”并保留聊天记录。
2019年借出的100万约定5年还款,但出借人直到2026年才起诉。法院以诉讼时效3年已过为由驳回请求。注意:每月持续催收可中断时效,但必须有证据。
债权人:
债务人:
"合同白纸写清楚,利率年月要区分开 预扣利息要抵扣,转账备注存云端 打官司时必须有,录音录像和聊天 超过三年赶紧催,千万别坐等过期"
近期北京、上海等地法院开始倾向保护债务人,对于企业借贷合规性审查趋严。自然人借贷建议通过经备案的P2P平台或银行指定的中介进行,避免私下签订损害方条款。